大型挖沙设备,如绞吸式挖泥船,是复杂的系统工程,其高效、安全运行依赖于对以下关键事项的严格把控:
一、 作业前的充分准备与检查
工况勘察: 必须对作业区进行详细的水文、地质勘察。了解水深、流速、潮汐、风向以及水下地质结构(如岩石、黏土、沙砾比例),避免在不明地质条件下冒然施工,导致设备严重磨损或卡阻。
设备点检: 开机前,需对整套系统进行全方位检查。包括但不限于:船体锚缆系统是否牢固、绞刀头磨损情况与紧固状态、泥泵密封与叶轮状况、水下及水上排沙管线连接与固定、所有液压与电气系统有无泄漏或异常。
计划制定: 根据勘察结果,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,明确开挖剖面、深度、船速横移速度等参数,确保作业高效并符合工程要求。
二、 作业中的规范操作与严密监控
平稳启动与操控: 遵循“先动泵、后动刀”等原则,逐步加载负荷,避免冲击。操作人员需根据仪表显示(如主机负荷、真空压力、排出压力)和现场情况,精细调整横移速度与下放深度,防止超负荷运行。
持续监控: 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。噪音、振动、油温、压力异常均是设备故障的前兆。例如,排出压力骤升可能预示管线堵塞,压力骤降可能提示管线泄漏或泵体故障。
环境与安全警戒: 时刻注意周围环境,包括往来船只、天气变化及岸管线区域的安全。划定警戒区,防止非相关人员靠近,确保排沙区不会对堤岸或周边环境造成意外冲刷与污染。
三、 作业后的维护与系统性管理
规范停机与保养: 停机前,应使设备空转一段时间,排空管路中残余沙浆,防止沉积固化。定期对绞刀、泥泵过流部件、润滑油等进行检查、更换与保养,这是保证设备寿命的基石。
人员培训与应急预案: 所有操作与维护人员必须经过严格培训,持证上岗,熟悉设备性能与应急预案。定期进行消防、堵管、搁浅等事故演练,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迅速、正确地处置。
记录与分析: 详细记录每日运行数据、维护保养及故障处理情况。通过数据分析,预测设备损耗趋势,实现从被动维修向预见性维护的转变。
总之,大型挖沙设备的管理是一个动态、全周期的过程,唯有通过“事前预防、事中控制、事后复盘”的精细化管理,才能确保其长期稳定、安全与经济地运行。